15分钟,你可以干什么?吃一顿早饭,喝一杯咖啡,听三四首歌曲,还是广场散散步……然而在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介入手术室内,15分钟不仅仅是一个时间尺度,它让一个生命重新燃起希望之光。
7月10日上午10时许,家住钢城区51岁的方先生,出现言语不清、右侧口角歪斜流涎、反应迟钝现象,因当时尚能与家人正常交流,无其他不适,未能引起重视到院就诊。下午14时许,患者午睡后症状加重,已无法正常交流,并伴有头痛症状,就诊于附近医院。行颅脑MR检查,显示左侧大面积脑梗死,左侧大脑中动脉M2段下干重度狭窄、闭塞,因该院不具备介入血管开通手术条件。17点患者迅速赶往山东健康集团莱芜中心医院。


接到急诊通知后,刚准备下班的介入手术专家、副院长蔡瑞兴及神经内科医师亓飞,立即赶往急诊介入室等候。接诊后,两位医师深知,患者距初发病时间过去8个小时,已超出介入手术“黄金时间窗”,如不立即手术,患者病情会持续加重,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后果。

术前

术后
时间就是健康,时间就是速度。他们迅速评估患者病情,经家属同意,患者被紧急送往急诊介入手术室,进行闭塞血管开通并药物球囊形成术。术中,股动脉穿刺、置导管鞘、入导丝、送入球囊、加压扩张,操作流程严谨、规范、顺畅,整个过程一气呵成。仅用时15分钟,闭塞血管顺利开通。术后,患者无明显不适,持续观察穿刺部位无渗血,足背动脉搏动良好,脑梗症状改善。
短短15分钟。他们凭借精湛的医疗技术,默契高效的团队合作,在最短时间内成功为患者打通闭塞血管、解除病痛,避免了更为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,也为后续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该院卒中中心自2007年成立以来,不断优化救治流程,救治环节前移到120急救,开通24小时接诊绿色通道,反复模拟演练,从环节找时间,多科室协作,大大缩短了脑卒中病人DNT和DPT时间,提高了卒中患者急救成功率,降低了致残率及死亡率,将一例又一例脑卒中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,帮助患者实现了良好的功能康复,守护了患者“脑”健康。

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呢?
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去识别脑卒中,我们常用的有“120”快速中风识别系统。“1”代表我们的一张脸,如果我们突然发现面部突然不对称,那么可能是发生了卒中。“2”代表我们两只胳膊,如果平行举起的时候出现单侧下坠,或者单侧不能抬起,那么可能是发生卒中了。“0”代表聆听语言,就是患者讲话不清楚了,表达不出来了,那么可能是发生了卒中。另外一个包含15个字的快速卒中识别系统,就是“难平衡、看不清、脸不正、臂不平、语不灵”,如果出现这些症状,就赶紧拨打120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