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莱芜中心医院,有这样一位让患者“记挂”的医生:她的微信里存着 1000 多位患者及家属的联系方式,每月接听拨打2000多通咨询电话—— 她就是用“全天候应答”守护患者院后健康的李艳。她用最质朴的方式诠释着医者仁心,更折射出莱芜中心医院“全周期健康管理”理念下,院后服务的温度与力量。
24 小时不打烊的健康应答
“李主任,我这两天血压有点高,要不要调药?” “李大夫,我的查血结果出来了,麻烦你给看看?”
每天,李艳的手机里时不时弹出患者这样那样的消息。面对患者的留言,不论是早上、中午,甚至是深夜,李艳从没有一丝厌烦,每一条消息都认真回应,每一个疑问都耐心解答。
打开她的微信通讯录,1000 多个患者及家属微信赫然在列。对话框里没有无关的闲聊,满是用药咨询、病情反馈与暖心叮嘱,每一个名字背后,都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。
电话线上的生命护航
除了微信,电话更是李艳与患者的相互信任的“生命线”。每月 2000 多个接听或拨打的电话,平均每天近70 通。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,哪怕是深夜或节假日,只要患者来电,她都会耐心接听,用专业指导缓解对方的焦虑。
有一次凌晨2点多,患者家人焦急地打来电话,说老伴突然呼吸困难。李艳一边在电话里指导家属做简单急救,一边协调急诊团队做好接诊准备,等患者送到医院时,急诊抢救已准备就绪。“心血管病发病急,多耽误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,我的电话必须随时能打通。”李艳的这句话,成了患者家属最踏实的承诺。
细节里的医者温度
在同事眼中,李艳是出了名的“较真”。患者出院前,她总会在药盒上标记用药次数及用量,反复叮嘱用药禁忌、复查时间、饮食注意事项,还为患者出具用药叮嘱单,留下电话或互加微信;出院后,她根据病情制定随访计划,重症患者及时跟进,了解病情进展,必要时还会上门服务。
曾有天深夜11点,患者家属打电话称老伴胸闷憋气,李艳深知安装起搏器后出现这种症状的危险。她顾不上正在做作业的两个孩子,冒着大雨,骑着电动车穿过大半个市区赶到患者家中,查看状况,指导用药,并立即联系急诊科和心血管科。直到病人住院平稳后,她才放心休息。
“时间长了,我和好多患者都处成了朋友,有的老人甚至把我当作女儿。”她为记忆不好的老人购买带日期标注的分格药盒,为有其他疾病的患者家人推荐医生。这些细节里的温暖是她对医者初心的最好践行。

织就全周期院后健康守护网
李艳的“忙碌”,是莱芜中心医院深化院后随访服务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医院践行“全周期健康管理”理念,构建起覆盖院前、院中、院后的服务闭环。临床科室定期随访出院患者,门诊常态化随访就诊患者;医院组建专业随访团队,通过电话、微信、上门回访等多种形式,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、康复训练、饮食建议等服务。对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,团队会定期上门复查;对慢性病患者,建立电子健康档案,动态跟踪病情变化。
从李艳手机里的 1000 个微信好友,到医院专业随访团队的上门服务;从每月 2000 通咨询电话,到覆盖全院的 “全周期服务”,莱芜中心医院正用一套体系化、人性化的服务,为患者织就一张“看不见的健康守护网”。
“患者出院不是治疗的终点,而是健康管理的新起点。” 李艳常说。莱芜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用手机里的牵挂、话筒里的耐心,把“治病救人”延伸成更长久、更温暖的守护,让“高质量医疗服务”走进患者日常生活,让他们在院后依旧能感受到“被牵挂、被守护”的温情。